
当前位置:首页>日本横河YOKOGAWA

ANB10D-415/CU2N/NDEL ANB11D-415/CU2N/NDEL
ANB10D-425/CU2N/NDEL ANB11D-425/CU2N/NDEL
ANB10D-445/CU2N/NDEL ANB11D-445/CU2N/NDEL
ANB10D-416/CU2N/NDEL ANB11D-416/CU2N/NDEL
ANB10D-426/CU2N/NDEL ANB11D-426/CU2N/NDEL
ANB10D-446/CU2N/NDEL ANB11D-446/CU2N/NDEL
ANB10D-410/CU2N/NDEL ANB11D-410/CU2N/NDEL
ANB10D-420/CU2N/NDEL ANB11D-420/CU2N/NDEL
ANB10D-440/CU2N/NDEL ANB11D-440/CU2N/NDEL
ANB10D-415/CU2T/NDEL ANB11D-415/CU2T/NDEL
ANB10D-425/CU2T/NDEL ANB11D-425/CU2T/NDEL
ANB10D-445/CU2T/NDEL ANB11D-445/CU2T/NDEL
ANB10D-416/CU2T/NDEL ANB11D-416/CU2T/NDEL
ANB10D-426/CU2T/NDEL ANB11D-426/CU2T/NDEL
ANB10D-446/CU2T/NDEL ANB11D-446/CU2T/NDEL
ANB10D-410/CU2T/NDEL ANB11D-410/CU2T/NDEL
ANB10D-420/CU2T/NDEL ANB11D-420/CU2T/NDEL
ANB10D-440/CU2T/NDEL ANB11D-440/CU2T/NDEL
《 DCS培训教材 》
4.1 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
三菱重工是在对电厂设备工艺系统设计和制造已经趋于成熟后才进入控制领域的。他最初使用的是集成美国Bailey公司的820系统和L&N的控制系统,后来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产品,开发自己的DIASYS系统。
在三菱重工电厂DCS研发过程中,回避了三菱重工硬件设备产能不足和开发成本过高的缺陷,抓住核心的控制软件技术和自身工艺设备制造商的优势,以提高整体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协调性为出发点,大量采用开放技术和第三方可靠硬件,将它们按照自己的DCS设备需求来设计,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且开发了具有针对现场控制设备、测量设备和专用安全防护设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控制安全等级和控制精度。
开放性还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例如:DIASYS的组态软件就是借鉴微软公司的MS VISIO,这是MS Office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之一。利用这个平台开发的组态工具,具有与主流操作系统良好的兼容性,与MS Office可以任意嵌入和链接,很好的解决了报表处理、统计计算、数据分析等功能的嵌入。此外,由于MS VISIO是独立于DIASYS系统而提供升级服务的软件,因此在微软推出了新版本的VISIO的同时,也就意味着DIASYS的组态软件自动升级。
现在,三菱的DIASYS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厂DCS设备。同时,三菱重工在日本还是电厂的运营商,很多运行经验被补充到控制和工艺系统的设计中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4.2 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1996年,是科远DCS起步和原始积累阶段。科远公司在研发、生产及销售自动化仪表基础上,根据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自主开发了NT2000分散控制系统,完成了DCS系统初步开发积累。
1997年~2002年,是科远DCS系统的稳定发展阶段,在与行业广大客户及相关专家的不断的沟通中,科远清醒地意识到DCS将来会取代常规仪表。因此,加强了DCS升级、开发步伐,鉴于当时国内生产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同时限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水平以及控制技术,硬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进口DCS存在不小的差距,1997年年底与英国欧陆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他们来作为科远的硬件供应商,提供DPU和I/O模件硬件,结合科远自主研发的火电厂自动化控制软件,于1997年开发成功了NETWORK-6000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专家组的科技成果技术评审。
2003年~至今,是科远DCS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提升科远自动化在热工自动化领域的市场地位,在自主研发的NT2000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为了迅速占领市场,采用了部分进口部件,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品基础,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公司技术实力的增强和响应国家关于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要求,科远于2007年完成了NT2000的升级,初步形成了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并得到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资助。目前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已经在在干熄焦(CDQ)发电、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循环流化床控制系统、秸杆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化工、冶金、造纸、玻璃等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等行业取得了许多成功业绩。同时,专门针对冶金、煤矿等行业自动化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的研发也取得重大进展,并将逐步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