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2MPaabs. |
非线性 |
±0.1%RO或以内 |
滞后 |
±0.1%RO或以内 |
额定输出 |
2mV/V(4000×10-6应变量)或以上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30~80℃ |
温度补偿范围 |
-20~70℃ |
零点温度影响 |
±0.01%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1%/℃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8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3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67Ω±2% |
输出电阻 |
350Ω±2% |
电缆 |
0.3mm2,4芯屏蔽氯丁橡胶铠装线3m,外径7.6mm,测量器一侧前端裸线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150% |
固有频率 |
约12kHz |
重量 |
约130g(不含电缆) |
材料 |
液体接触部位SUS630 |
安装螺栓 |
7/16-20UNF 小螺栓 |
其它知识:
干簧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干簧继电器由干簧管(干式舌簧开关管)和永久磁铁或激励线圈组成,干簧管电路符号见右图所示。它是把两片既导磁又导电的簧片平行地封入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中组成开关元件。
工作原理:如果把一块永久磁铁放到干簧管附近,或者在干簧管外面绕上线圈并且通入电流,则两簧片在磁场的作用下就会被磁化。由于两簧片的接近端磁性相异、互相吸引,使簧片相接触,被控电路就会接通:把永久磁铁拿开,或者切断通入线圈的电流,此时由于磁场消失,簧片依靠本身的弹力脱离接触,被控电路就会断开。干簧管的体积大小可分为微型、小型、大型几种,微型的只有米粒大小,大型的和一段铅笔相仿。
干簧继电器的激励线圈可以套在干簧管的外面,利用线圈内磁场驱动干簧管。也可以放在干簧管的旁边,利用线圈的外磁场,驱动干簧管(线圈中心可以放入铁芯,用来增强驱动力)。
这种继电器的特点是:(1)接点与大气隔离,管内又充有惰性气体,因而防止外界有机蒸汽和接点的腐蚀,且可大大减少接点火花引起的接点氧化或碳化;(2)簧片既轻又短,固有频率高,接点通断动作时间一般仅为1~3ms,比一般电磁式继电器快3~10倍;(3)体积小,重量轻;(4)缺点是开关容量较小,接点电阻较大且容易产生抖动。
干簧管除了和线圈组成干簧继电器外,还可以十分方便地与永久磁铁配合使用,永久磁铁可以从任意方向接近干簧管使它动作,这里就不赘述了。
延*时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延*时继电器有气囊式和电子式的,还有钟表式的。
气囊式的是在利用电磁铁启动后气囊中的气体经由小孔放气来延时执行指令。
电子式的由电子电路来延*时执行指令。
这两种延*时继电器都是当点的,控制时间不长精度也不高,在锅炉运行和电动机的延时降压启动中经常使用,也能够满足要求。当然会有更好的,只是我没有使用过。
钟表式的延*时继电器,利用钟表的擒纵装置来控制类似发条弹簧的释放时间,精度高。
多点的延时继电器,我使用过的有一种机械式的,利用一个小同步电动机作动力,带动凸轮接点,可以有六个可以定时的接点,精度比较高。但是这种落后的“多点时间继电器”现在是不是淘汰了,就不知道了。
还有一种电子定时开关,有六个时间控制段,可以在 24 小时内循环控制同一个接点的开断 (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