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100kPa |
非线性 |
±0.5%RO或以内 |
滞后 |
±0.3%RO或以内 |
额定输出 |
1.4mV/V(2800×10-6应变量)或以上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20~70℃ |
温度补偿范围 |
-10~60℃ |
零点温度影响 |
±0.02%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3%/℃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5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3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10% |
输出电阻 |
350Ω±10% |
电缆 |
0.08mm2,4芯氟化乙烯树脂套管横卷屏蔽乙烯线3m,外径4.2m,前端插头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150% |
固有频率 |
约4kHz |
重量 |
约40g(不含电缆) |
材料 |
主机SUS金属质地,液体接触部位SUS304 |
安装螺栓 |
M14 P=1小螺栓 |
保护等级 |
IP54(JIS C 0920) |
其它知识: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实际应用:
在电气技术中,接地和接零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正确选择接地和接零的方式及其安装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土壤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称为接地体,连接于接地体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导线,称为接地线。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和电器的绕组中以及串联电源回路中有一点,它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的电压绝对值均相等,这一点称为中性点。当中性点接地时,该点则称为零点。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由零点引出的导线则称为零线。
在不同的设备和环境里,对于接地和接零均有不同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其作用一是为了安全,避免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而遭受触电危险以及防止雷击,如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另一个作用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如电力系统中的工作接地和无线电接收设备的静电屏蔽接地。
保护接地的作用
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以保护人体的安全(如图1所示)。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流过每一条通路的电流值将与其电阻的大小成反比。接地体电阻愈小,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愈小。通常人体的电阻比接地体电阻大数百倍,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只有流经接地体的电流的几百分之一。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因而,人体就能避免触电的危险。
保护接零的作用
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即将其外壳接到零线上,当某相绝缘损坏时,电流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即碰壳短路),短路电流立即将该相的熔体熔断或使其它保护元件动作而切断电源,从而消除触电危险(如图2所示)。
接地与接零的实际应用及注意事项
电力系统大体分两种工作制:一、中性点不接地工作制(TT系统);二、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制(TN系统)。下面介绍两种工作制的实际应用及优缺点。
1.中性点不接地工作制
在中性点不接地工作制中,系统的中性点与地绝缘(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还能照常运行。但从图3来看,不接地系统事实上是电容接地,尤其当线路比较长时,由于电容电流较大,就失去了这个优点。而当线路太短时,接地事故电流又不能使继电器选择性动作,容易造成检查和隔离事故线路的困难,对于维护及运行都不方便。同时,当发生单相短路时,过电压有可能达到相电压的三倍,因此,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都要根据这个情况来考虑,投资费用高,同时对于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在TT系统中,只能用保护接地来进行安全保护,TT系统包括交流不接地电网和直流不接地电网,也包括低压不接地电网和高压不接地电网等。在这类电网中,凡是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出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实行保护接地。
2.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制(TN系统)
TN系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制,可以消除接地继电器不能准确动作造成过电压的危险;同时由于在这种工作制的系统内,相间电压为中性点接地所固定,基本上不会增加。所以有关的电气设备只要按相电压考虑,绝缘要求较低,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不需要另外的接地设备,总的投资是比较低廉的。
在直接接地系统中,由于短路电流很大,在有些情况下,单相短路电流甚至还要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因此要选择断路容量较大的开关设备。当单相短路电流过大时,正序电压降低很多,以致使系统不稳定,而且对电信线路也有很强烈的干扰。
实际上,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即使电气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如图4所示),也不能保证安全,其原因如下: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短路时,其短路电流为Ia=V/(ro+rd),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一般均考虑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为4欧。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也为4欧。当电压为380/220伏系统中发生接地短路时,其短路电流等于27.5安,为了保证保护设备可靠地动作,接地短路电流应该不小于自动开关整定电流的1.25倍或熔断器额定电流的3倍。因此,上式中的短路电流值仅能保证断开整定电流不超过27.5/1.25,即22.0安的自动开关。或熔断额定电流不超过27.5/3,即9.2安的熔断器。如果电气设备稍大,保护设备的额定值大于上述参数时,保护设备可能不动作,此时,在设备外壳上将长期存在着对地电压。
3.接地和接零的注意事项
同时采用两种保护措施带来的危害。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TN),有些电工在维修或抢修后,把用电设备的保护改为就近接地,有时是因为临时使用的设备,在更换用电设备时导线就少穿一根,由于采用保护接零系统,因而就不能再采取保护接地,这是由于(如图5所示):在同一供电系统中,如果一部分电气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另一部分电器设备实行保护接零,则当某台接地设备的某相碰壳对地短路,而该设备的容量较大、熔体的熔断电流也较大时,碰壳所产生的短路电流将不足以使熔断器熔断,因此电源也不能切断。此时接地短路电流产生的压降将使电网中性线的电压升高到一定值,从而所有接零电气设备的外壳均带有该升高的电压。若R零=R地,则该升高的电压为U相/2,这是很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体接触运行中的接零电气设备的外壳,便会发生触电事故。在这种系统中,如果零线断,除了失去接零保护作用以及系统不平衡时出现三相电压畸变外,并且系统中的单相设备也会使“断零线”带上危险电压,此时触电的危险性更大。因此,严禁同一系统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并存。
在保护接零系统中,当用电设备容量较大而又远离电源端时,必须对零线加装重复接地,这样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可增大短路电流,加速熔断器的熔断。重复接地还可以避免因零线截面积过小,接触不良造成的中性点偏移。保护接零重复接地的电阻不应大于10欧。
TN系统的几种方式
TN系统除了上述的方式外,还有TN—C系统。这是TN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即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系统(如图2所示)。当把工作中性线(N)和保护零线(PE)合为一体为PEN线时,就构成了TN—c系统。(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