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
适用于受到安装空间限制的压力测量,是小型轻量,可适应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稳定性良好的压力传感器。
前端部采用的精加工平面隔膜可确保良好地高响应性动态特性,合适高温高粘性流体压(树脂压)及高温气压,LPG/LNG容器压力等的测量。
性能
额定容量 |
1MPa |
非线性 |
±0.5%RO或以内 |
滞后 |
±0.5%RO或以内 |
反复性 |
0.2%RO或以下 |
额定输出 |
2mV/V(4000×10-6应变量)±30%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40~150℃(电缆前端接头为-25~85℃) |
温度补偿范围 |
-20~150℃(电缆前端接头为-25~85℃) |
零点温度影响 |
±0.05%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3%/℃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6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3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2% |
输出电阻 |
350Ω±2% |
电缆 |
0.09mm2,4芯屏蔽氟化乙烯树脂线 4m,外径3.1mm,测量器一侧前端为插头 |
电缆引出方式 |
接头式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150% |
固有频率 |
约48kHz |
重量 |
约20g(不含电缆) |
材料 |
液体接触部位SUS630 |
保护等级 |
IP67 |
安装螺栓 |
g1/8小螺栓 |
其它知识:
高压开关参量术语、操作术语:
特性参量术语
1.额定电压——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的条件下能连续运行的电压,并以它确定高压开关设备的有关试验条件。
2.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高压开关设备主回路能够连续承载的电流数值。
3.额定频率——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连续运行的电网频率数值,并以它和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确定高压开关设备的有关试验条件。
4.额定电流开断电流——在规定条件下,断路器能保证正常开断的最大短路电流。
5.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在额定电压以及规定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能保证正常开断的电大短路峰值电流。
6.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热稳定电流)——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确定的短时间内,开关在闭合位置所能承载的规定电流有效值。
7.额定峰值耐受电流(额定热稳定电流)——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在闭合位置所能耐受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第一个大半波的峰值电流。
8.额定短路持续时间(额定动稳定时间)——开关在合位置所能承载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间隔。
9.温升——开关设备通过电流时各部位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差值。
10.功率因数(回路的)——开关设备开合试验回路的等效回路,在工频下的电阻与感抗之比,不包括负荷的阻抗。
11.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按规定的条件和时间进行试验时,设备耐受的工频电压标准值(有效值)。
12.额定操作(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在耐压试验时,设备绝缘能耐受的操作(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值。
操作术语
1.操作——动触头从一个位置转换至另一个位置的动作过程。
2.分(闸)操作——开关从台位置转换到分位置的操作。
3.合(闸)操作——开关从分位置转换换到合位置的操作。
4.“合分”操作——开关合后,无任何有意延时就立即进行分的操作。
5.操作循环——从一个位置转换到另一个装置再返回到初始位置的连续操作;如有多位置,则需通过所有的其他位置。
6.操作顺序——具有规定时间间隔和顺序的一连串操作。
7.自动重合(闸)操作——开关分后经预定时间自动再次合的操作顺序。
8.关合(接通)——用于建立回路通电状态的合操作。
9.开断(分断)——在通电状态下,用于回路的分操作。
10.自动重关合——在带电状态下的自动重合(闸)操作。
11.开合——开断和关合的总称。
12.短路开断——对短路故障电流的开断。
13.短路关合——对短路故障电流的关合。
14.近区故障开断——对近区故障短路电流的开断。
15.触头开距——分位置时,开关的一极各触头之间或具连接的任何导电部分之间的总间隙。
16.行程触头的 ——分、合操作中,开关动触头起始位置到任一位置的距离。
17.超行程——合闸操作中,开关触头接触后动触头继续运动的距离。
18.分闸速度——开关分(闸)过程中,动触头的运行速度。
19.触头刚分速度——开关合(闸)运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分离瞬间运动速度。
20.合闸速度——开关合(闸)过程中,动触头的运动速度。
21.触头刚合速度——开关合(闸)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瞬间运动速度。
22.开断速度——开关在开断过程中,动触头的运动的速度。
23.关合速度——开关在开断过程中,运触头的运动速度。
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不再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它的试验程序为 O—t—CO,“O”为分断,“t”为间歇时间,一般为3min,“CO”表示接通后立即分断 。
l 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还要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它的试验程序为 O—t—CO—CO,“O”为分断,“t”为间歇时间,一般为3min,“CO”表示接通后立即分断 。
l 短时耐受电流(Icw),是指在一定的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下,忍受0.05、0.1、0.25、0.5或1s而断路器不允许脱扣的能力,Icw是在短延时脱扣时,对断路器的电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考核指标,它是针对B类断路器的。
在选择断路器时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线路的预期短路电流,这个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通常是指它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阻抗电压Uk%是变压器的重要参数,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变压器的设计尺寸。Uk%的选择涉及到变压器成本/效率/电压稳定性/短路电流大小等等因素。正常运行时,希望Uk%小些,使得端电压随负载波动较小。但发生突然短路时,希望Uk%大些以降低短路电流。按IEC标准,低于630KVA的变压器Uk%=4;630KVA到2500KVA的变压器Uk%=6;3150KVA的变压器Uk%=7。(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