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10MPa |
非线性 |
±0.3%RO或以内 |
滞后 |
±0.2%RO或以内 |
反复性 |
0.2%RO或以下 |
额定输出 |
2mV/V(4000×10-6应变量)±20%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20~70℃ |
温度补偿范围 |
-10~60℃ |
零点温度影响 |
±0.03%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3%/℃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6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3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2% |
输出电阻 |
350Ω±2% |
电缆 |
0.18mm2,4芯屏蔽乙烯线 3m,外径4.6mm,测量器一侧前端为插头(NDIS规格) |
电缆引出方式 |
接头式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150% |
固有频率 |
约149kHz |
重量 |
约20g(不含电缆) |
材料 |
液体接触部位SUS630 |
保护等级 |
IP67(JIS C 0920) |
安装螺栓 |
g1/8小螺栓 |
其它知识:
触电事故规律: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触电事故显示如下规律:
季节性:二、三季度事故较多,主要原因是夏秋天气潮湿、多雨,加之人体多汗,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施工和农忙季节。
低电压:低压电网、低压电气设备分布广,加之人们思想麻痹,缺乏安全知识,所以事故较多。
单相用电:此类占触电事故的70%以上,往往是非专业人员私拉乱接,不考虑开关、导线容量,不采取保护措施造成。
年龄状况:在事故中中青年人占较大比例,主要是思想重视不够,缺乏经验所致。
电气设备连接部位:电气设备的结合部位、导线连接部位,由于紧固件松动、绝缘老化、环境变化或经常活动,容易出现隐患或发生电气事故。
行业特点:冶金、矿山、建筑、机械等行业由于存在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或现成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触电事故较多。
违章操作:这在拉设临时线路、易燃易爆场所、带电作业和高压设备上等操作最为明显。多数是由于贪图省事,求快,不重视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防止触电的措施:
从管理角度而言,一是要严格人员管理。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线路或用电设备的操作;二是要严格遵守电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三是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日常电气安全检查和进行定期的电气安全检查,特别是在雨季期间的检查更为重要;四是进行安全用电学习。掌握电和安全用电的一般知识,对于使用电气设备的员工除应懂得一般知识外,还应懂得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从技术角度而言:必须采用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带电体而发生触电事故。绝缘、遮拦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