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200kN |
非线性 |
±0.2%RO或以内 |
滞后 |
±0.1%RO或以内 |
额定输出 |
±1mV/V(±2000×10-6应变量)±1%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10~60℃ |
温度补偿范围 |
0~60℃ |
零点温度影响 |
±0.01%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1%/℃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15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12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2% |
输出电阻 |
350Ω±2% |
电缆 |
0.3mm2,4芯屏蔽氯丁橡胶铠装线10m,外径7.6mm,前端插头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200% |
重量 |
约5.2kg(不含电缆) |
其它知识: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
电流互感器利用变压器原、副边电流成比例的特点制成。其工作原理、等值电路也与一般变压器相同,只是其原边绕组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且匝数很少;副边绕组接电流表、继电器电流线圈等低阻抗负载,近似短路。原边电流(即被测电流)和副边电流取决于被测线路的负载,而与电流互感器的副边负载无关。由于副边接近于短路,所以原、副边电压U1和Uc2都很小,励磁电流I0也很小。
电流互感器运行时,副边不允许开路。因为一旦开路,原边电流均成为励磁电流,使磁通和副边电压大大超过正常值而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因此,电流互感器副边回路中不许接熔断器,也不允许在运行时未经旁路就拆下电流表、继电器等设备。
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按其所接负载的运行要求确定。最常用的接线方式为单相,三相星形和不完全星形(图4a、b、c)。
额定变比和误差 互感器的额定变比KN指电压互感器的额定电压比和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比。前者定义为原边绕组额定电压U1N与副边绕组额定电压 U2N之比;后者则为额定电流I1N与I2N之比。即
KN=U1N/U2N
(对电压互感器)
KN=I1N/I2N
(对电流互感器)
电压(或电流)互感器原边电压(或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一般规定为0.85~1.15U1N(或10~120%I1N),副边电压(或电流)应按比例变化,而且原、副边电压(或电流)应该同相位。但由于互感器存在内阻抗、励磁电流和损耗等因素而使比值及相位出现误差,分别称为比差和角差。
比差为经折算后的二次电压(或二次电流)与一次电压(或一次电流)量值大小之差对后者之比,即
fU 为电压互感器的比差,fI 为电流互感器的比差。当KNU2>U1(或KNI2>I1)时,比差为正,反之为负。
对没有采取补偿措施的电压互感器,比差为负,角差一般为正值,比差的绝对值和角差均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铁心饱和时,比差与角差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对于没有采取补偿措施的电流互感器,比差为负值,角差为正值,比差的绝对值和角差均随电流增大而减小。
采用补偿的办法可以减小互感器的误差。一般通过在互感器上加绕附加绕组或增添附加铁心,以及接入相应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来补偿。常用的补偿法有匝数补偿、分数匝补偿、小铁心补偿、并联电容补偿等。
自复熔断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自复熔断器的结构,主要由电流端子(又叫电极)、云母玻璃(填充剂)、绝缘管、熔体、活塞、氩气和外壳等组成。其中,自自复熔断器的外壳一般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套与其内部的氧化铍陶瓷绝缘管间用云母玻璃隔开,云母玻璃既是填充剂又是绝缘物。
自复熔断器是利用金属钠在高温下电阻急剧增大的特性工作的。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流从左侧电流端子,经过氧化铍陶瓷绝缘管细孔内金属钠熔体,再到右侧电流端子形成电流通路。当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将金属钠加热气化成高温高压的等离子状态,使其电阻急剧增加,从而起到限流作用。此时,熔体气化后产生的高压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压缩氩气。当断路器切开由自复熔断器限制了的短路电流后,金属钠蒸气温度下降,压力也随之下降,原来受压的氩气又凝结成液态和固态,其电阻值也降低为原值,供再次使用。
自复熔断器的接线,它常与断路器串联使用,本身先并联一只附加电阻,以抑制分断时出现的过电压。正常工作时,自复熔断器呈低阻状态,并联电阻仅流过很小电流。而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自复熔断器呈高阻状态,并联电阻可吸收它所产生的过电压,并维持断路器脱扣器所需要的动作电流,保证断路器可靠分断。因此,断路器分断的电流实际上是自复熔断器的限流电流。(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