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1kN |
非线性 |
±0.5%RO或以内 |
滞后 |
±0.5%RO或以内 |
反复性 |
0.05%RO或以下 |
额定输出 |
1.5mV/V(3000×10-6应变量)±0.2%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200~80℃(接头除外) |
温度补偿范围 |
-196~30℃(接头除外) |
零点温度影响 |
±0.005%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1%/℃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20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10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0.5% |
输出电阻 |
350Ω±0.5% |
电缆 |
0.3mm2,4芯屏蔽氟化乙烯树脂线5m,外径5mm,前端插头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200% |
过载界限 |
500% |
固有频率 |
约2.6kHz |
重量 |
约1.7kg |
其它知识:
变频器与电动机的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中心控制室、变频器、电机三者之间的距离,总之装置变频器时。尽量减少谐波的影响,提高控制的稳定性。
1.工业使用现场,由于变频器输出的电压波形不是正弦。变频器与电机安装的距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源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20m以内为近距离,20-100m为中距离,100m以上为远距离。
波形中含有大量的谐波成分,其中高次谐波会使变频器输出电流增大,造成电机绕组发热,发生振动和噪声,加速绝缘老化,还可能损坏电机;同时各种频率的谐波会向空间发射不同程序的无线电干扰,还可能导致其它设备误动作。因此,希望把变频器安放在被控电机的附近。但是由于生产现场空间的限制,变频器和电机之间往往要有一定距离。如果变频器和电机之间为20m以内的近距离,可以直接与变频器连接;对于变频器和电机之间为20m100m中距离连接,需要调整变频器的载波频率来减少谐波及干扰;而对变频器和电机之间为100m以上的远距离连接,不但要适度降低载波频率,还要加装输出交流电抗器。
可以在中心控制室监控所有的控制设备,2.高度自动化的工厂里。变频器系统的信号也要送到中控室,变频器的位置若在中心控制,总控台与变频器之间,可以直接连接,通过0-5/10V电压信号和一些开关量信号进行控制。但是变频器的高频开关信号的电磁辐射对弱电控制信号会产生一些干扰,因此也不一定要美观整齐,把变频器放在中心控制室内。如果变频器与中心控制室距离远一点,可以采用4-20mA 电流信号和一些开关量作控制连接;如果距离更远,可以采用RS485串行通信方式来连接;若还要加长距离,可以利用通信中间继电器达到1km距离;如果采用光纤连接器,可以达到23km之远。采用通信电缆连接,可以很方便地构成多及驱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主/从和同步控制等要求。与目前流行的现场总线系统相连接将使数据变换速率大大提高。中心控制室与变频器机柜之间的距离的延长,有利于缩短变频器到电机之间的距离,以便用更加合理的布局改善系统性能。
漏电保护器故障点快查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漏电保护器故障点难以查找,往往造成长时间大面积的停电。下面介绍漏电保护器的四种快查方法。
1.外观检查巡视法。要针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对保护区域包括漏电保护器和被保护的线路设备等进行外观检查巡视,从而找出故障点。巡视时应着重对线路的转角、分支、交叉跨越等复杂地段和故障易发点进行检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对明显故障点的查找,如导线断线落地、拉线与导线接触及错误接线等。
2.试送判断法。此法主要适宜于查找漏电保护器自身的故障,而非外部故障。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切断电源,再将漏电保护器的零序互感器负荷侧引线全部拆除(二级、三级漏电保护器直接将出线拆除即可),再接通电源,若保护器仍然无法投运,则为漏电保护器自身故障,应给予更换或修理。
3.逐条排除法。当确认故障点发生在外线时,可以按照“先主干、再分支、后末端”的顺序,断开低压电网的各条分支线路,仅对主干线进行试送电,若主干线无故障,那么主干线便能正常运行。然后,再将分支和末端投入运行。哪条线路投入运行时保护器发生动作,故障点就在哪条线路上,就可在此线路上集中查找故障点。
4.测量比较法。此法就是借助仪表对线路或设备进行测量,并把所测得的数值与原数值进行比较,从而查出故障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线路中性线绝缘下降或设备中性线重复接地时,容易引起总保护频繁跳闸,而二级保护器不跳闸。在解决二级保护器跳闸时,不应采取将相线与中性线对调的方法投运二级保护器,应及时将设备重复接地线拆除。(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