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10kN |
非线性 |
±0.5%RO或以内 |
滞后 |
±0.5%RO或以内 |
反复性 |
0.05%RO或以下 |
额定输出 |
1.5mV/V(3000×10-6应变量)±0.2%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10~150℃(接头除外) |
温度补偿范围 |
-10~150℃(接头除外) |
零点温度影响 |
±0.005%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1%/℃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20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10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0.5% |
输出电阻 |
350Ω±0.5% |
电缆 |
0.3mm2,4芯屏蔽氟化乙烯树脂线5m,外径5mm,前端插头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200% |
过载界限 |
500% |
固有频率 |
约5.2kHz |
重量 |
约2.1kg |
其它知识:
绝缘工具作业与低压带电作业时的安全技术:绝缘工具作业的安全技术
用绝缘操作杆进行带电作业时,操作人员处于地电位或中间电位,并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利用各种绝缘工具进行作业。这种方法从安全上考虑,主要是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要求使用的绝缘工具的绝缘强度,必须大于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过电压值。
一般绝缘工具大都装有金属部件。如经常使用的操作杆,为了适应不同的电压等级及携带方便,通常都由2~3节组装而成,而相互之间一般都有金属接头,操作杆端头部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安装不同的操作头。如推拉隔离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用的挂钩,取弹簧销用的各种金属器械。在计算绝缘杆长度时,必须减去金属部件的长度。一般将减去金属部分后的绝缘工具的长度称为有效长度。绝缘承力工具和绝缘绳索的有效长度不得小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数值。
在用间接作业法和中间电位作业法时,安全技术上还应非凡注重静电感应的问题。作业时人员与带电体的距离比较近,经常活动在高压电场中,由于带电体与非接地体和大地之间存在着杂散电容,故发生电容充电。当工作人员对地绝缘时,一旦人体的某一部分与杆塔、构架或其他接地物体相碰触,或与对地绝缘的导电体接触时,都会发生人身触电现象,造成人员伤亡。
低压带电作业的安全技术
1低压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体上进行,并戴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必须穿长袖衣衫工作,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物的毛刷等工具。
2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路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高压带电设备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3上杆前,应先分清相线、零线,选好工作位置。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相线,后断开零线。搭接导线时,顺序相反。人体不得同时接触2根线头。
110KV变电站隔离刀闸的故障处理:
1.隔离刀闸拉不开或合不上。
当隔离刀闸拉不开或合不上时,如因操作机构被卡涩,应对其进行轻轻的摇动,此时注意支持绝缘子及操作机构的每个部分,以便根据它们的变形和变位情况,找出抵抗的地点。
2.隔离刀闸接触部分发热
隔离刀闸接触部分发热是由于压紧的弹簧或螺栓松动表面氧化所致,通常发展很快。因为受热的影响接触部分表面更易氧化,使其电阻增加,温度升高,若不断的发展下去可能会发生电弧,进而变为接地短路。
2.1.双母线接线时,必须将发热隔离刀闸上负荷转移掉。即利用母联断路器进行负荷的转移工作,把发热隔离刀闸的负荷转移至备用母线侧的隔离刀闸上去,然后将发热隔离刀闸退出运行,进行处理。
2.2.线路隔离刀闸发热时,处理发热隔离刀闸,可继续运行但需加强监视,直到可以停电检修为止。如条件许可,应设法代路运行。(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