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
额定容量 |
50N |
非线性 |
±0.3%RO或以内 |
滞后 |
±0.3%RO或以内 |
反复性 |
0.3%RO或以下 |
额定输出 |
1.4mV/V(2800×10-6应变量)或以上 |
环境特性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
-20~120℃(无结露现象,铭牌部除外) |
温度补偿范围 |
-10~100℃(无结露现象,铭牌部除外) |
零点温度影响 |
±0.05%RO/℃或以内 |
输出温度影响 |
±0.05%/℃或以内 |
电气特性
最大激励电压 |
7V AC或DC |
推荐激励电压 |
1~5V AC或DC |
输入电阻 |
350Ω±2.5% |
输出电阻 |
350Ω±2.5% |
电缆 |
0.035mm2,4芯屏蔽氟化乙烯树脂线2m,外径1.8mm,前端裸线 |
机械特性
安全过载 |
150% |
固有频率 |
约40kHz |
重量 |
约1.5g(不含电缆) |
材料 |
不锈钢 |
保护等级 |
IP64 JIS C 0920 防溅形 |
其它知识:
电动机耗电的机械故障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在电动机检修实践中 常碰到 一部分 电动机的空载电流 比正常 值偏大 ,而出力却减小的现象 c导 致此现象 的机械故 障有 以下几种 。 r1)电机 定于 与 电机 机壳配合 不紧 .导致立式电动机在运行过程 中,定子铁芯沿轴向移动 。 拆开电动机 ,发现靠 后端盖处,定、转铁芯端面错开 。定子铁芯移 位相 当于减 小 了空 气 隙 的有效侧面积,增加气隙磁通密度 导致 空载电流偏 大 ,输 出功率减 小 ,其电流值随定 、转子铁芯沿轴向移动距离的增长而增加 。消除方弦:在定子外圈上确定相隔9O。的4个点 .以2点对称同时轮流敲 打 ,使定 子恢 复到 原位 c 随后在机壳铁芯部分相隔 180。处,用直径5 2mm的钻头钻 2个孔并攻丝(M6),钻入定子铁芯深度 5ram。把锥头螺丝对称地旋入螺孔 。笔者用此洼修理7台4极、6极5.5kW 节能 电动机 ,试机时空载 电流由 7A和 6 5A下降到给 定的 4.7A与 5 3A c基本恢复了出力 ,至今运转正常 c
为了防止电动机因受机械振动冲击 ,而使螺丝 自动退出机壳外.可把锥头螺丝放在汽油中洗净,然后放在丙酮中清-先、晾干,用 GY一260厌氧胶涂满螺丝的螺纹上 .再 对 称且 与 机 壳成 水 平地 同步放入螺孔 c要 防止偏芯 ,以免造成气 隙不匀 c
(2)转子铁芯与轴配台不紧,导致立式安装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转子铁芯在轴上向前端轴向移动 。消除 方 法 用 套 筒 套 在 转 轴上,将铁芯加压复位.且把转子浸入水中露 出铁 :苍端面 .然后使转子铁芯两端与轴分别对称后 ,点 焊 牢 固 ,并作 静 、动 平衡 试验
(3)定、转子铁芯相摩擦 c感应电动机定 、转子空气隙很小 往往由于 端盖 轴 承室 内孔磨 损 ,或 者
端 盖 止 口与 机座 止 口变形 ,使 机座 、端盖 和转 子 者不 同心 而 引起扫膛 。也有因铁芯受高温而变形相摩擦 c此类故障还会使 电动机强烈振动 产生过热现象.甚至烧毁 电动机 绕组 .造成事 故停 产 。
消除 方法 :先 检验轴 承是 否处于合格状态.然后可在车床上校验转于铁芯有无异常变形 。根据变形 度 ,将转 子铁芯外径 减少(用 车床)JH~I)o 2~0 3mull,这时电动机的空载 电流略有增加 ,但不妨碍正 常
运转 。如系端盖轴承孔磨损 ,可参照(5)进 行修理 。端 盖 止 口和 机 座 止 口磨 损 采 用 修 正止 口或调 换 新 端盖 后 配 车 止 口的方法米解决 。此外,还有端盖止口磨损后的粘接修复 。
(4l铸铝或铸铜转子断条 铸铝或铸铜转子断裂 ,其原因南:①发热 因素 ,包括过 载 及热 量不平 衡:
②电磁因素,包括单面磁拉力 、振动 、磁 力 中心线偏离旋转 中心 线 、导磁体饱和:③动力因素,包括振
动和过大的动 力转 矩 ④结构 因素,包括铸件报废 、材料疲劳 、原材料报废 、电动机装配误差;⑤外
物 侵 入 因素 包括 硬 物 落入 气 隙 引起定 、转 子扫膛磨 损 。
一般.松动 、开裂的转=F导体占整个转 子槽数 1/9左右 时,出现空载 电流偏大 ,影响出力 。这种情
况下尚可勉强使用 若到 1,7时,电动机就不能工作了。
消除方法:把转子放在短路探测器上检查,发现断条,可用同一生产厂家生产 的同一 型号 电动机转 子替换 。 (5)轴承在轴颈上滑动,轴承与端 盖轴 承孔 配合不 紧 c
消除方法 采用粘接法检修 。 当轴 承 内外 环 和端 盖 轴 承孔 及轴颈表面有锈蚀部分时 ,应用 1/2 砂
纸 除 锈 ,先 用 棉 团蘸 汽 油进 行粗洗 .后用丙酮进行仔细的精冼,井使它们的粘台面处于清洁干燥状
态 。尔后,用毛笔(尖端剪齐)蘸厌氧肢粘剂 GY一260少许,接机件装配 先 后 次序 涂 刷轴 承 内环 及 轴 颈 表面 2 攻,厚度各为 0 1ⅡⅡn为宜 。要 防止漏涂 ,以免影响粘接 强度 。
先装好轴承 内油盖 ,后把轴承装 配 在轴 颈正确 位 置 上 ,待 它组 合 固化24h后,再按上述同样方法在
端 盖轴承孔和轴承 外环上 涂胶 , 并 立即组 装 。同 时 向 电动机 轴 承 容腔加优质锂基润滑脂 ZL一2.加入 量达容腔的 1/2~2/3为妥c 除 此 之 外 , 将 端 盖 轴 承 室 内孔镀 铬 转轴 用 等 离子 喷 涂 的磨 光方 社 . 以便 电动 机能 持 久 正常工 作 c 厌 氧 胶 有 效 期 在半 年 内 。去 除厌氧胶粘剂有 2种方法:一是加 热法 ,二是溶解法r二氯甲烷)c一 般采用加热洼后 ,仍可用常规方法拆除 。以远红外灯加热最为适宜,把温度控制在 150~200。C 1h后 就可拆换 对于余胶 .趁热以干 布 擦拭干净 。最后以二氯甲烷或丙 酮刷 洗干 净 。
(6 J轴 承 轴 向移 动 c有 几 台 Y160M一4、1lkW 节能电动机 ,经检 查 发现 轴 承 内外 盖 止 口太 浅 ,不 能夹住轴承外环 ,在运行过程中 轴承发生轴 向移动 c 消除方社:经测试后 ,在止口 处垫一适当厚度的硬纸板圈或镀 锌薄板铁环 将轴承外环夹住 。(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