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F系列單入單出变频电源APF-11015
規格說明:
型號 |
APF-11010 |
APF-11015 |
APF-11020 |
APF-11030 |
||
輸出容量 (KVA) |
10kVA |
15kVA |
20kVA |
30kVA |
||
電路方式 |
IGBT/PWM脈寬調製方式 |
|||||
交流輸入 |
相數 |
單相 |
||||
波形 |
SINE WAVE |
|||||
電壓 |
220V 備註⑴ |
|||||
電壓波動範圍 |
220V±15% |
|||||
頻率波動範圍 |
50Hz±3Hz 或 60Hz±3Hz |
|||||
功率因數 |
≥0.92(滿載時) |
|||||
交流輸出 |
相數 |
單相 |
||||
波形 |
SINE WAVE |
|||||
電壓 |
低檔 |
5V-150V(L-N) |
||||
高檔 |
10V-300V(L-N) |
|||||
頻率 |
45-500Hz |
|||||
頻率穩定率 |
≤0.01% |
|||||
最大電流 |
高檔(A) |
41.7 |
62.5 |
83.3 |
125.0 |
|
低檔(A) |
83.3 |
125.0 |
166.7 |
250.0 |
||
電源穩壓率 |
≦0.1% |
|||||
負載穩壓率 |
≦0.1% |
|||||
波形失真度(THD) |
2% (線性負載) |
|||||
效率 |
≧90% |
|||||
反應時間 |
≦2ms |
|||||
波峰因數 |
3:1 |
|||||
輸出保護 |
輸入無熔絲開關,電子電路快速偵測過電壓、過電流、超載、過高溫&短路並自動跳脫保護及告警裝置 |
|||||
顯示 |
顯示介面 |
大螢幕LCD顯示(320×240) |
||||
電壓 |
測量範圍:0~300V;解析度:(<100V)0.01V,(≥100V)0.1V;準確度:0.5%FS+5COUNT |
|||||
電流 |
相功率≤5kW 測量範圍:0~50A;解析度:(<10A)0.001A,(≥10A,<50A)0.01A;準確度:0.5%FS+5COUNT |
|||||
相功率>5kW 測量範圍:0~700A;解析度:0.01A;準確度:0.5%FS+5COUNT |
||||||
功率 |
相功率≤5kW 測量範圍:0~5kW;解析度:(<1kW)0.1W,(≥1kW,≤5kW)0.001kW;準確度:0.5%FS+5COUNT |
|||||
相功率>5kW 測量範圍:0~75kW;解析度:0.01kW;準確度:0.5%FS+5COUNT |
||||||
頻率 |
測量範圍:45~500Hz;解析度:0.1Hz;準確度:0.01%FS+2COUNT |
|||||
功率因數 |
測量範圍:0~1;解析度:0.01;準確度:2% |
|||||
時間 |
測量範圍:1秒~99小時;解析度:1秒 |
|||||
設定項目 |
電壓 |
設定範圍:0~300V;解析度:0.1V;準確度:1% |
||||
頻率 |
設定範圍:45~500Hz; 解析度:0.1Hz;準確度:0.01% |
|||||
時間 |
設定範圍:1秒~99小時;解析度:1秒 |
|||||
通用程式記憶體 |
共10組,每組可記憶電壓、頻率設定值值 |
|||||
步階程式記憶體 |
共24組,每組可記憶電壓、頻率及步階運行時間 |
|||||
漸變程式記憶體 |
共12組,每組可記憶電壓、頻率及漸變運行時間 |
|||||
迴圈運行功能 |
步階和漸變都具有迴圈功能,迴圈次數可設定999999次 |
|||||
控制方式 |
近程式控制制 |
鍵盤控制 |
||||
遠程控制 |
RS232(標配) |
|||||
RS485(標配) |
||||||
環境 |
絕緣阻抗 |
≥DC500V 10MΩ |
||||
耐壓絕緣 |
AC 1800V 10mA/ 1分鐘 |
|||||
冷卻裝置 |
風扇冷卻 |
|||||
工作溫度 |
0℃~45℃ |
|||||
相對濕度 |
0~90% (非凝結狀態) |
|||||
海拔高度 |
1500m以下 |
|||||
箱號尺寸(寬×深×高mm) |
③ 600×880×1040 |
④ 600×880×1440 |
||||
重量 (kg) |
220 |
230 |
290 |
330 |
注:
⑴ 其他電壓規格的重量及尺寸有異,請諮詢本公司相關人員;
⑵ 可依客戶要求規格特別訂制;
⑶ 本公司產品規格不斷研發改進,規格若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
其他产品知识:
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
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具体采用什么控制方式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满足何种运动功能来选择。
如果您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对运动中的动态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时,需要实时对电机进行调整。那么如果控制器本身的运算速度很慢(比如PLC,或低端运动控制器),就用位置方式控制。如果控制器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用速度方式,把位置环从驱动器移到控制器上,减少驱动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比如大部分中高端运动控制器);如果有更好的上位控制器,还可以用转矩方式控制,把速度环也从驱动器上移开,这一般只是高端专用控制器才能这么干,而且,这时完全不需要使用伺服电机。
一般说驱动器控制的好不好,每个厂家的都说自己做的,但是现在有个比较直观的比较方式,叫响应带宽。当转矩控制或者速度控制时,通过脉冲发生器给他一个方波信号,使电机不断的正转、反转,不断的调高频率,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个扫频信号,当包络线的顶点到达值的70.7%时,表示已经失步,此时的频率的高低,就能显示出谁的产品牛了,一般的电流环能作到1000Hz 以上,而速度环只能作到几十赫兹。
换一种比较专业的说法:
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2.5Nm: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2.5Nm时电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饶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2 、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反馈以做运算用。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测位置信号,此时的电机轴端的编码器只检测电机转速,位置信号就由直接的最终负载端的检测装置来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中间传动过程中的误差,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
3、谈谈3环,伺服一般为三个环控制,所谓三环就是3个闭环负反馈PID调节系统。最内的PID环就是电流环,此环完全在伺服驱动器内部进行,通过霍尔装置检测驱动器给电机的各相的输出电流,负反馈给电流的设定进行PID调节,从而达到输出电流尽量接近等于设定电流,电流环就是控制电机转矩的,所以在转矩模式下驱动器的运算最小,动态响应最快。
4、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应用领域如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等。(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